镡的意思
 更新时间:2024-03-29 00:37:16
镡拼音
xín
镡笔画
17
注音
ㄒㄧㄣˊ
繁体字
部首笔画
5
汉字结构
左右结构
造字法
形声
笔顺
撇横横横折横竖折竖竖横竖折横横横竖
镡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镡五笔86:QSJH
镡五笔98:QSJH
五行:金
UniCode:U+9561
四角号码:81746
仓颉:XCMWJ
GBK编码:EFE2
规范汉字:6245
镡的解释

基本解释


(鐔)
xín  ㄒㄧㄣˊ
◎ 宝剑的剑鼻,剑柄和剑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。亦称“剑口”、“剑环”。
◎ 古代兵器,似剑而狭小。

镡的详细解释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鐔 xín 
〈名〉
(1) 剑柄与剑身连接处两旁突出的部分 [sword nose]。亦称“剑鼻”、“剑口”、“剑首”、“剑环”等
天子之剑,以…周宋为镡。——《庄子》
(2) 古代兵器名,形似剑而小 [name of a weapon]
延寿又取官铜物,候月蚀铸作刀、剑、钩、镡。——《汉书》
(3) 姓
(4) 另见 chán;tán

镡的汉语字典

汉语字典

[①][xín]
[《廣韻》徐林切,平侵,邪。]
[《廣韻》徒含切,平覃,定。]
[《廣韻》餘針切,平侵,以。]
“镡1”的繁体字。
(1)剑柄末端的突起部分,状如蕈类,中空,上有孔,吹而有声。也称剑首、剑珥、剑鼻。
(2)指刀、剑之柄与刀、剑之身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。
(3)因喻险要地势。
(4)古代兵器,形似剑而小。
(5)姓。东汉有鐔显。见《後汉书·循吏传》。

音韵参考

[平水韵]:下平十二侵·下平十三覃·去声二十七沁
[粤 语]:taam4

镡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释
【戌集上】【金字部】 鐔; 康熙笔画:20; 页码:页1328第06(点击查看原图)
【唐韻】徐林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徐心切,𠀤音尋。【說文】劒鼻也。【徐鍇曰】劒鼻,人握處之下也。【正韻】三蒼云:劒口。又劒環。司馬彪云:劒珥。【戰國策】無鉤竿鐔蒙須之便。【註】鐔,劒珥鼻也。 又【前漢·韓延壽傳】鑄作刀劒鉤鐔。【註】鐔,似劒而小。 又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牂牁郡鐔封縣。 又姓。漢豫州刺史鐔顯。 又【廣韻】夷針切【集韻】餘針切,𠀤音淫。義同。【戰國策·鐔蒙註】【前漢·地理志·鐔封縣註】【韓延壽傳·劒鐔註】𠀤兼尋淫二音讀。 又【廣韻】【正韻】徒含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徒南切,𠀤音覃。【張衡·東京賦】底柱輟流,鐔以大岯。【註】言大岯險,同劒口也。鐔,徒南反。 又縣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武陵郡鐔成縣。【註】鐔音譚。【淮南子·人閒訓】一軍塞鐔城之嶺。【註】鐔城,在武陵西南,接鬰林郡。 又【後漢·𨻰寵傳】寵到顯用良吏王渙鐔顯等,以爲心腹。【註】鐔,徒南反。【正字通】姓有潭尋二音,漢鐔政,明鐔鑑,一讀尋,一讀潭。 又【類篇】徒感切,潭上聲。劒口也。【莊子·說劒篇】周宋爲鐔。【註】鐔,徒感反。劒口也。 又【集韻】尋浸切,音蕈。刀本。 又達各切,音鐸。劒珥。
镡的字源字形

字源字形

字源演变:

小篆 楷体

字形对比:

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
镡的词语 更多
镡的成语 更多
镡的组词 更多
镡的造句 更多
镡的谜语 更多
镡的歇后语 更多
镡(xín)同音字 更多
镡(钅)同部首字 更多
镡(17)同笔画字 更多
首页
栏目
栏目
栏目
栏目